在澳大利亚,平时华人家长凑到一起,只要是提到孩子,好像唯一的话题就是补习班,OC班,精英中学。而OC班也是为了挤进精英中学做准备。
在澳大利亚,口碑相传的精英中学(Selective Entry High Schools)主要指澳洲公立政府高中,精英中学意在为学术表现突出,有深造潜力的学生提供顶尖的公立教育资源,培养此类学生获得优异的学术成就。
精英中学每年通过入学考试来选拔学生,被精英中学录取的一般都是各校的尖子生,选拔考试主要会考察学生们的英语、数学及综合能力。
但根据政策,澳洲精英中学或精英班暂不接受国际学生的申请,仅对澳洲当地学生开放。
想进精英中学非常艰难。以新南威尔士州为例:2016年13,118人竞争各精英中学4215个入学名额,三分之二的学生都败下阵来。
根据精英中学入学考试(Selective High Schools Placement Test)的最低录取分数线,James Ruse Agricultural High School是今年最难考取的学校。300分的总分,学生至少需要239分才能被该校录取。
择优录取公校目标在于培养天资很高的学生。精英中学为有潜力的学生提供了一个高品质的教育系统,无需支付昂贵的学费即可入读。
但近几年,精英学校却悄悄“变了味”。
精英中学越来越倾向于录取富裕家庭的学生
最新研究结果显示,近年来,精英学校的贫困家庭学生比例下降,富裕家庭学生比例上升。
精英学校本应招收各种家庭背景的学生,但据最新研究结果显示,精英中学越来越倾向于录取最聪明的和来自最富裕家庭的学生。
以墨尔本为例:4所精英中学平均只有5%的学生来自最贫困家庭。而在2010年,这一比例为12%。随着精英中学贫困学生比例减少,来自最富裕家庭学生的比例在2015年增加到62%。
西澳顶级公校珀斯现代中学(Perth Modern School )学生中的的富家子弟比西澳最昂贵的私校还多。
联邦政府‘我的学校(My School)’官网显示,西澳这所唯一择优录取的学校,其优等生比率近年来提高很快——从2012年的67%到今年的87%。
这种日益不平等现象背后的原因可能是,为了准备入学考试请家教的学生不断增加。为了能在这些精英中学里占有一席之地,父母不得不花很多钱为子女请私人家教。
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普通人家子弟还能否进得来?
择优录取公校目标在于培养天资很高的学生。但现在,你也许很聪明,然而,假如你没有接受强化训练,你就不大可能被录取。
很明显,多数家庭没有这种机会,就是说,公校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公校,而是越来越倾向于成为服务于能够出得起强化训练的钱的人。
所以,精英中学的招生程序应该扩大范围,让赚钱的辅导行业放松对学生的绑架。如果得靠父母花大钱在辅导上才上得起,公立精英体系就谈不上是公平竞争的体系了。
校外补课成澳洲华裔子女生活常态
亚裔学生、主要是中国学生在精英学校压倒性的比例,并不意味着华人学生的智商高出一筹。在这个过程中,“虎妈”式的教育和辅导班功不可没。在悉尼和墨尔本,各式各样的培训班蔚为风行。美国华裔蔡美儿的畅销书《虎妈战歌》把华人注重结果的教养方式展现的淋漓尽致。
华人父母取消游戏和露营,给孩子创造竞争优势。在新州和维州有3000多个考试辅导机构满足市场需求,培训学校每年创收在2亿至4亿元之间。
中国人从古到今历来重视教育。在澳洲的华人父母更是把孩子的教育放在第一位。
在悉尼,大多数公立学校下午下课之后的兴趣班成为不少华人家庭展开竞争的另一舞台,成为另一个竞技场。利用兴趣班、补习班为孩子开辟更广的道路是许多父母的执着的理念。
在这种种课外活动的赶场后面,不但有孜孜不倦的孩子,还有很多劳心劳力的家长。他们做各种研究和比较,付出不菲的金钱和更多精力,为孩子寻找更好的学校和课外学习环境。
对于这种教育方式的家长们,社会上对他们衍生出来各种称呼,比如:
众所周知的虎爸虎妈的铁血教育
直升机父母—— 就像直升机一样盘旋在孩子的上空,时时刻刻监控孩子;
扫雪机父母——想方设法给儿女铺设一条成功大道,尽量清除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各种障碍,就像扫雪机一样;
还有散养父母、海豚父母等……
不管支持也好,反对也好。在补习行业,存在就是合理的,有大量的需求,就有快速的发展。近几年来,补习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为考生提供补习课程、非正式的“模拟考试”和书本。
据悉,目前在澳洲大约有四分之一的孩子接受课外辅导,年龄不一。有的家长在孩子还未正式上学的时候已经在物色合适的补习学校。也有的家长从来没有给孩子补课,任其自由发展。
目前在澳洲大约有36000人将授课补习当作自己的主要工作。 全澳估计有3500到4000家私人补习学校。 除此之外,大约还有35000名非正规的“补习”老师,他们可能是学生,可能是从事兼职工作等等。
通常如果开始补,那么就是长期抗战,以数年为长度单位。而且多管齐下,同时补习多科。补习行业成为一个香喷喷的大蛋糕,谁都想分一杯羹。
由于补习行业不需要正规的资格证书,任何人都可以当家教,谁都可以补课。如此庞大的队伍中,既有资深的有数十年丰富经验的老师,也有初出茅庐的老师,还有一些年少的学生。教学能力参差不齐,也存在诸多问题。
澳洲家教行业机构曾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近42.5%的学生家长为孩子选择了面对面、一对一的辅导,这也是最普遍的家教方式。有些教师当面进行一对一辅导的时薪高达200澳元,具备一些基础专业知识的大学生每小时能收入20澳元。
精英中学补习成风 西人家庭不满
在悉尼科技大学(UTS)学者近期的调查发现,精英中学学生课外补习现象十分普遍,这一风气招致西人家庭的不满。目前,对教育十分看重的亚裔家庭培养出的学生已经成为精英中学主力。
据《悉尼先驱晨报》报道,以新南威尔士州为例,非英语背景的学生在公立学校约占三分之一,但在排名前十的精英中学里,他们所占比例超过90%。在连续20年HSC成绩名列全州第一的James Ruse中学,非英语背景学生多达97%,而其中大部分都是华裔学生。
顶级精英中学在HSC考试成绩方面超过顶级私立学校,而这些私立学校的学费一年却高达3万澳元。
在这些学费昂贵的私立学校中,大多数学生都是西人家庭的孩子。
亚裔学生,特别是华裔学生的家庭极看重对下一代的教育,很多家庭从孩子还在上小学时就开始了课外补习。课外补习对他们来说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有许多亚裔学生因此而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入读新州顶级精英中学。
新州精英中学普遍存在课外补习的现象。成绩优异的学生之间竞争激烈,为了不在成绩上落后于其他人,所以学生们都争先参加课外补习。而西人家庭却因为被卷入这场由亚裔澳洲家庭引发的补习竞争,而感到十分生气。
也有家长不支持孩子上精英学校
送孩子上补习班,对大多数澳洲白人母亲来说,是一种罪行,会直接把你贴上“坏妈妈”的标签送去“坐牢”。在西方人看来,为考入精英学校进行人为的“恶补”,对精英学校的宗旨——培养天然的人才,是一种背叛。
珍妮特(Janet)是悉尼较为富裕的北岸一所补习班的老师,她辅导了很多孩子考上精英学校,但她却送自己的小孩上了私校。她不承认出题中心DEC所谓的“考试的目的是挑选天然的人才”。 “这绝对是可以培训的,”她坚持说, “即使写作部分也是可以学习的。我辅导的孩子最小只有7岁,95%是中国人,然后是印度,俄罗斯。”
玛丽(Marie)是3个孩子的妈妈,她不仅拒绝补习班,干脆连精英学校都拒绝。她说:“这样能够给孩子创造什么?只有压力!你需要擅长数学才能考得进去。精英学校只是政府为了掩盖公共教育资金不足的一种方式。”
培养自尊心的方式是华人“虎妈”和她们西方妈妈们之间泾渭分明的分水岭。西方妈妈通常会培养她的孩子的个性和意志,她们看重“乐趣”而不是“工作”。“华人虎妈”要让孩子做代数题,以此武装他们的信心。
据传,现在已经不再只是亚洲背景的孩子上辅导班了,很多人已经意识到如果不让孩子去上辅导班,自己的孩子可能会无法考入精英学校,所以上补习学校现在已经很普及了。
澳洲精英中学亚裔占多数,白人开始“大逃亡”
近年来,澳洲的精英学校在民众心里已经被涂抹了浓重的亚洲色彩,真实的情况是怎样的?
一位社会研究员称,澳洲公立精英中学里的“白人大逃亡”(white flight,发源于美国的术语,指白人由于害怕少数族裔而从多种族混居区迁至同族居民区)已经在澳洲的教育系统内开掘了一条种族鸿沟。
悉尼科技大学(UTS)的博士生Christina Ho在其研究学生语言背景的研究中发现,澳洲教育系统存在着非常明晰的文化两极化(cultural polarisation):
在高门槛的精英州立中学里,英裔澳洲人(Anglo-Australian)非常之少;而来自移民家庭的学生——大多数是来自中国、印度和其它亚洲国家——则是这类学校的主要学生来源。
在墨尔本,Mac.Robertson Girls High School的学生中,93%是来自语言背景非英语(language backgrounds other than English,LBOTE)的国家,墨尔本中学和Nossal High School也有88%的学生为LBOTE。LBOTE国家也包括亚洲以外的其它母语非英语的国家。
在悉尼,10所顶尖精英中学中,有9所的LBOTE学生比率相似,而且主要是来自于亚洲各国。
根据澳洲统计局的数据,在家中说亚洲语言的澳人已经占了澳洲总人口的8%。
公立精英学校之所为移民学生独霸,其原因并不难理解:私立中学的昂贵学费让许多移民家庭望而却步,而移民子女的优异成绩使他们能够轻易地考入公立精英中学。
在一篇发表于《澳洲公共事务评论》(Australian Review of Public Affairs)上的文章中,Christina Ho指出,“但是英裔澳洲人避开公立精英中学的原因就比较难解释了,尤其是那些成绩足够优异,完全可通过精英学校(入学)考试的学生”。
在一定程度上,这类学校的‘白人大逃亡’现象反映了澳洲人不愿让自己的子女就读于移民学生占多数的学校的心理,而这只会导致这种独霸地位越来越稳固。如果这种趋势持续下去的话,我们有可能创造出极度失衡的学校社群,它们无法反映出澳洲社会整体的多样性,而是由反常的、不自然的隔离个体构成。
当白人学生是少数,白人学生就会觉得自己跟别人很不一样;亚裔学生占大多数,很多人都会比较认可自己的亚裔身份,也觉得自己不太需要交非亚裔的朋友。这些亚裔学生在澳洲生长,说起英语来没问题,有的甚至只会说英语,但他们的朋友圈从族裔来看很不平衡,几乎全为同样是亚裔的学生。
教育界的这一现象着实令人担忧,目前的澳洲的学校似乎越来越不能再反映出澳洲社会当前的多元化状态,种族化观念趁虚而入,这对一个拥有多元文化的社会来说并不健康。
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样的现状呢?
Christina Ho教授在采访中指出:一个是澳洲的移民政策,另一个就是对学生选择学校的开放政策。
一方面,澳洲的移民家庭许多都拥有高学历,因此更注重孩子的教育,而这些家庭的孩子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也更注重学业;
另一方面,虽然提供给学生更多的择校机会,这一措施的目的是毋庸置疑的,他们也因此拥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但是如果看一看这一措施造成的社会问题,就会发现它其实造成了许多不公平的现象和社会的分化。
其实,在澳洲上学也摆脱不了“拼爹”
为什么许多华裔家长一定要将孩子送进公立精英中学呢?
显然私校太贵是原因之一。在私校学费负担过重的情况下,选择公立学校的升级版-精英学校就显得理所当然。
据了解,尽管政府给私校的财政拨款高于以往,但是一些顶级私校的收费非但没有下降,反而上涨速度加快,一些学校的收费一年超过3.5万元。
澳洲私立学校的收费在过去10年中增长了64%以上,大城市顶级私立学校的学生从幼儿教育到12年级的学费总额已经超过50万澳元。澳洲奖学金集团(ASG)发布的数据显示,悉尼是目前澳洲私立教育最昂贵的城市。
在这样的情况下,还有大批澳洲私校到中国招生 “吸金”牟取高利。
据悉,这些中国学生到澳洲私校读书,一年平均学费达4万澳元,比本地学生贵1万多元。
据《澳洲金融评论报》报道,尽管澳洲本地想进私校的学生都得排队等候,但私校校方仍把目标对准了能支付更多学费的中国学生。
玫瑰湾圣心女子学校(Kincoppal-Rose Bay School)、诺克斯文法学校(Knox Grammar)、吉朗学院(Geelong College)也在这些去中国招生的私校当中。
这几个学校的校长和国际部主任齐出动,在中国东部省份的五个城市进行宣传。在北京、上海、哈尔滨等城市展开宣传攻势后,上周末,这些私立学校的校长们又前往广州、香港,希望吸引更多的中国学生来澳洲就读。
这些私校不仅想以招收中国学生来提高学校的成绩,而且可以收到比本地学生多出1.1万元的学费。如果加上住宿等其它费用,一名在澳留学的中学生每年的费用可能会超过7万澳元。
在诺克斯文法学校、吉朗学院和平博女子学院(Pymble Ladies College)读书的留学生,每年的附加费用为3000多澳元。
一位与悉尼两所私校有关系的人士说,学校不仅对留学生收取额外费用,家长们还常常被请求向学校的建设项目自愿捐款。
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消息人士说,从中国家长那里要求捐款,钱来得更容易。 他说,很多私立学校每年要发3到4次的收据单,其中包括一项“自愿捐款”约1000元的收据。“澳洲家长不会为此付钱,但中国家长会掏钱。”他说。
这位消息人士说,中国留学生通常还会选择附加课程,比如课外辅导和音乐课等,这同时也可能会提高学校的学术成绩。
根据政府的数据,去年,澳洲中学的海外留学生的入学率上升了14%,达23,300人,其中超过半数来自中国。
结语
相对于国内单一的教育系统,澳洲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学生可选择入读政府的普通公校、精英学校或者私立学校,还可以选择男女混校或男校、女校。
但是对于众多的华人家长来说选择公立精英中学还是私立学校,两者到底谁优谁劣?一直是一个“想不清,理还乱”的话题。很多父母在考虑送孩子上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的问题上费脑筋。
公立学校由于受制于政府教育拨款的限制,在硬件上如:教育设施、运动场所、图书馆、游泳池等和私立学校的差距较大。
私校接受政府教育拨款的权重较大,加上相比之下较为昂贵的私校学费,都使得私校资金充裕,可为学生提供较为的丰富的课外活动、学习辅导,开阔学生视野。着重培养学生品行和仪表。
而精英中学注重知识教育。目前大多数华裔家庭还是会选择让子女竞争有限的精英中学名额。
为孩子在精英中学赢得一席之地已成为当今一部分华人父母养育孩子的制胜法宝。但为了考精英学校,密集的补习辅导常被孩子们定义为一种新的“折磨”,是无忧无虑的青春生活中灰暗的一页。
是否要让孩子上精英学校?让孩子上哪种学校?给孩子报多少补习班……
这些问题困扰着很多家长,在纠结这些问题的同时,家长们也在拼命赚钱,希望能给孩子创造最好的条件,让孩子有更多的选择。
想上精英中学,可以付得起补习费;想上私校付得起学费,交得起赞助费;想学习一门特长,想带孩子旅游见见世面,都不会被经济状况拖累。
但各位家长还是要在挣钱之余,多与孩子沟通。毕竟,来自家长的陪伴给孩子成长路上带来的帮助要大于所有可以用钱换来的优势。